编辑:1root 来源:http://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805/t20180528_17427813.htm 浏览:805次 更新:2018-07-06 17:07:39
在大数据时代,面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家谱研究应该如何顺应时代而为,从而更加有效的挖掘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家族文化,延续中华文明的血脉,在2018年5月27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华姓氏文化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纷纷“出谋划策”。
中华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中心作为中华文化促进会的直属机构,统筹管理各个姓氏文化二级协会的相关姓氏文化工作。中华文化促进会是注册于国家民政部的全国性联合性社会组织,其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文化部,是目前中国最大规模、最具代表性的文化NGO。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多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130多位姓氏文化组织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
中华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中心在2016年底批准建立了6个姓氏文化机构,如今已经批准建立了22个姓氏文化研究机构和组织。在参加本次姓氏文化论坛的专家和学者看来,一方面,这种成长的速度来自于一种自下而上的动力,说明人民群众对姓氏文化的兴趣和要求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姓氏文化研究的发展符合国家大趋势,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总体要求。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认为,如何在今天将家谱真正写入历史,是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崔保国认为,当前姓氏文化研究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心是家谱研究,两个基本点是研究姓氏和研究家族。姓氏文化研究是家文化研究,是家族文化研究,也是家族、家风、家训、家庭的研究,而把这些贯穿在一起的就是家谱。
“文化应该是人类基因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上的体现和积淀的组合,文化与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联系,所以中原文化经过与世界各个文化间的交融、冲突与交错,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家谱、研究家族历史是历史研究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当下我们的家谱研究,一定要通过历史研究的训练和规范,逐渐走向正规化、学术化。从更高层次上看,我们做的家谱研究、家族历史研究,也是一种哲学研究,要解决的是中国人面对的终极问题: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是谁?”崔保国说。
崔保国认为,当前多数研究者修的家谱,能够进入国家的图书馆体系、大学图书馆体系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主要是因为多数家谱都没有在正规出版社出版,所以没法进入主流的流通渠道,例如新华书店、当当网、淘宝网、京东、亚马逊等。这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研究者通过家谱写下了宝贵的“历史”,却无法被收录进真正的历史之中。家谱只有被收录进国家和大学的图书馆体系,才能真正被写入历史。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在论坛现场带来的主旨演讲核心是:大数据时代,如何实现家谱的数字化?
“国有式,方有志,家有谱,三者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家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文物、文献价值,以及寻根问祖,凝聚血缘等作用。”周德明介绍,上海图书馆从1998年便开始进行家谱数字化作业,通过扫描、建著等方式,在2003年形成了全民数据库,为读者服务。如今已经扫描家谱2000多万页,达到馆藏家谱的80%以上。从2005年开始,上海图书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研究家谱,深度挖掘隐含在家谱中的信息。数字人文技术所提供的工具和方法,大大超越了仅靠人工统计产生的效能。
上海图书馆将自己的数字人文家谱服务平台放到互联网之后,从2016年1月至今,已经产生了超过33万次的浏览量,可见数字家谱很受读者的欢迎。
从2015年开始,上海图书馆将首批选出的500种全文家谱放到网上,供读者阅读,并不断进行扩充,如今实现上网的全文家谱已经达到8000种。如今开放数据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种趋势,为此,上海图书馆在2016年举办了第一次开放数据应用开发竞赛活动,目前正在举办第三次开放竞赛,通过开放家谱数据、家谱系统和家谱服务平台,让更多人来利用家谱、开发家谱、研究家谱。
台湾著名姓氏文化专家廖庆六认为,修缮家谱要有国际视野。当前姓氏文化研究者要善于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通过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增加对最新科技的应用,在国际视野下进行家谱研究。
“几年前我和一些家谱研究者进行交流,我跟他们说,可以利用手机上网连接到拥有族谱数据库的国际性的公司,通过国际互动进行家谱研究。通过这种方式,不管是上了年纪的人,还是年轻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资料放进去,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廖庆六说。
美国犹他家谱协会亚洲总监聂思海在活动现场发出呼吁,要通过国际合作进行家谱修缮。
聂思海介绍说,美国犹他家谱协会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公益组织,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世界各地的家谱资料收藏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共同保存人类的历史记忆。犹他家谱协会在1894年成立初期,开始收藏家谱书,有中国的,也有欧洲的,从1938年,通过微缩胶卷保存这些珍贵的记录,如今在一座花岗岩山记录库中保存着240万卷微缩胶卷。
犹他家谱协会还有一个网站,叫做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家谱寻根资源网站,每年会召开一届世界祖源科技大会,今年2月,共有3万人参加这个大会,并有20万人通过网络在线参加。
“我们一直倡导通过国际合作,进行家谱的搜集与修缮。如今我们全球的工作流程,是先收集数字化的资料,把这些资料放进总目录中,再进行索引工作的整理。中国家谱跟西方的家庭记录有很多区别,比如名字的不同。所以我们已经开始通过采取与西方不同的标准,进行中国家谱内容的索引工作。”聂思海说,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收集家谱、相片和故事,通过这种方式,想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己的祖先,用家谱连接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