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

江.jpg

姓氏起源

1、颛顼之孙曰女修。见元鸟陨卵而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娶女华,而生大费,一名伯翳,谓之伯益。佐禹平水土功成,舜锡禹元圭,禹推大费为辅。舜赐大费以皂游,赐姓嬴氏。妻以姚氏之玉女,生子两人,一曰大廉、一曰若木。子孙在夏,或居中国,或居夷狄。其在商,大廉之后有仲衍,为太戎卿,以功为诸侯。纣时有飞廉多力善走。其在周,飞廉之后,有造父善御。穆王西游乐而忘归,造父为穆王御而归周,日行千里以救乱,以功封造父于赵城,别姓赵氏,衰与盾其后也。飞廉之子恶来,传至非子,善养马。孝王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以功分土为附庸。而邑之秦使续嬴氏,号曰嬴秦。幽王骊山之难,襄公将兵救之,力战有功。又以兵送平王东迁雒邑,王命为诸侯,赐以岐西之地,及承命平戎,封爵与誓,尽有岐丰旧地。襄公由此疆大,与列侯通使聘享。传至武公遂居平王封宫,数传至穆公任好,生子四十人。用人行政,国以富强。救荆置晋,遂霸西戎。延及孝康惠昭以后,蚕食六国,并呑八荒,海内之民皆其民,域中之地皆其地。于是大封同姓于列国,独留嬴氏于咸阳。传至庄襄,不韦以吕易嬴。始皇废封建为郡县,二世诛夷宗室,而嬴氏绝,其先分封者,各以国为氏,因地制姓。相传至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钟离)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造父之后为赵氏。按此而知江氏为伯益之后也。


2、源于嬴姓和姚姓, 《史记 秦本纪 第五》:伯翳 "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由于伯翳助舜帝治水有功,舜帝将其姚姓女儿赐伯益为妻,舜帝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姓为嬴,嬴姓开始。舜帝,姚重华。江姓出自颛顼裔孙伯益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国为氏。《元和姓纂》:"商周时国,系柏翳之后,以鸟为图腾的东夷人,商时立国,灭于刑国。西周初重新立国,先依附楚,后亲齐国,终为楚穆王灭。"伯翳幼子玄仲在夏初被启封于江国,商末周初其后人再次被封。因地处楚、宋、齐三国之间,加之淮水泛滥,所以一直没能强盛起来,公元前623年被楚国灭掉。江国灭亡后,贞公带领部分族人迁居河南北部,济水源头之北岸,子孙以国为氏,形成后来的济阳堂。而部分仍遗留于原江国遗址的子孙同样以国为氏,建立郡望一般为淮阳堂;由此可见,济阳堂与淮阳堂子孙均为原江国族人。江,同邛、邛 通用[1]


3、源于姬姓,为翁氏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后代以邑名"翁"为姓。五代十国之一闽国时期,福建莆田人翁乾度将军,在战场中与洪、江、方、龚、汪等五位将领义结金兰,战争中其余五名将领阵亡。翁乾度为缅怀结拜兄弟之英烈,不忍其无后,将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次子处恭,分姓江,他的子孙改姓江。据《六桂堂丛刊》等记载,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卜居莆阳兴福里(今莆田市北高镇竹庄),为入莆始祖。传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闽国年间(936年)官拜郎中,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长子处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次子处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字伯简,宋太祖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字伯惇,宋太祖开宝六年进士,官都曹长判官;五子处廉,字伯约,宋太祖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司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历史上有"六桂联芳"之誉。


4、源于子姓,出自唐朝末期宰相萧遘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唐末战乱不止,唐朝宰相萧遘次子萧祯举家从安徽徽州新安渡江而至先父的避居地歙县黄墩。并为了纪念此次避难,改萧氏为江氏,此后世代称江氏。


5、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①蒙古族改江姓:蒙古族江吉氏,世居布尔哈图城(今吉林 延吉),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拼音为Giyanggi Hala。蒙古族江吉氏在明朝时期冠汉姓为江氏,满族江吉氏则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江氏。

②藏族改江姓:清朝时期,四川明正土司名叫辖木坪,为藏族,父坚赞,氏族姓为坚赞,后改姓江。

③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土著曾使用日本姓荒本。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土著奉命废除日本姓,一律使用汉姓江。


6、江姓还有一支是姓萧的改姓的,唐代萧氏因败于黄巢,怒而指江为姓,后裔主要聚于江西 婺源江湾。


7、.据福建连城等地族谱记载,清流县有鲁野一公,唐宣宗时进士,受建州刺史,从原居地江西 建昌县来闽地就任时,为祈求渡江平安而改姓江,后因有感于宦途险恶,弃官隐居于清流,其三世二十五郎江礼,宋出谥为"忠节",其后繁衍为闽西部分江姓。


郡望堂号

1、郡望

淮阳郡: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建都于陈(今河南 淮阳)。后一度改称陈州。惠帝后时为郡,时为国。成帝时相当今河南淮阳、鹿邑、太康、柘城、扶沟等县地。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改为陈国。隋及唐又改陈州为淮阳郡。


济阳郡:西汉治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 兰考县东北。晋惠帝时,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东晋后此郡废。此下距今河南省境德正阳县不远。此支江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江德。


淮阳郡: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2、堂号

忠廉堂:宋时上高尉江灏,因统义兵捕盗有功,历任柳州、象州两州知府,为官又忠又廉。


六桂堂:宋初,福建莆田人翁乾度有六个儿子,他们均考取进士。三科六进士,在同一朝代为官,满朝皆知,御赐"六桂坊",被誉为"六桂联芳"。[4]


江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馀庆堂"、"敦睦堂"(牌坊清晰记录:雍正癸卯恩科科举人江慕柳立)等。


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望厓骁骑;

文坛骄龙。

上联典指南齐骁骑将军江斅,济阳考城人。齐时任侍中,领骁骑将军,不为权幸降意,时人重其风格。下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济阳考城人,有《江文通集》。


徙戎著论;

止水鉴忠。

上联典指西晋陈留圉人江统,字应元,后官至散骑常侍。下联典指南宋都昌人江万里,字子远,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


生花梦笔;

刻炬成诗。

上联典指典指梁江淹,尝梦人授以五色生花笔,遂文思大进。下联典指梁江洪,与萧文瑛、丘令楷等并以文称,夜集赋诗。


五言通用联

千秋文藻富;

五色笔花新。

全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历任宋徐州从事、齐御史中丞、梁金紫光禄大夫。


释诗风雅颂;

为仕宋齐梁。

上联典指清代经学家江永,有《十三经注疏》。下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事典。


柏叶家风古;

笔花春色新。

上联指莆田御史江春霖。下联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


六言通用联

元仲千秋饮誉;

闽南六桂联芳。

全联典出江姓的得姓历史渊源和堂号。六桂堂在古时的泉州,治所在闽县(今福建 福州),后改为闽州。


 七言及以上通用联

源从济水家声大;

派衍淮阳世泽长。

莆田秋芦梅洋江姓家族厅堂的楹联之一。


一经传世基忠孝;

百世闻风起孺顽。

莆田秋芦梅洋江春霖故居左侧"社公厝"楹联之一,系清末宣统皇帝的老师、闽县陈宝琛所书题。


九疏乾坤作种气;

四山风雨泣冬青。

赵炳麟为江氏宗祠撰联句。江氏宗祠依山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建筑群由一百四十六间组成,雅称"梅阳百廿间"。


荔枝情味人犹觉;

香雪玲珑梦最凉。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江石如撰书联。江石如,字介,泉唐人。工翎毛花卉,楷书亦工。


济世安民恩泽厚;

阳春白雪品位高。

此联为以鹤顶格江氏郡望"济阳"二字的嵌字联。


寻春得句诗无草;

带醉裁笺檄有花。

全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事典。


孙支挺秀济阳郡;

祖德流芳馀庆堂。

全联典出江姓的郡望和堂号。


生花梦笔文无草;

刻炬成诗韵可观。

上联典指典指梁朝江淹,尝梦人授以五色生花笔,遂文思大进。下联典指梁朝江洪,与萧文瑛、丘令楷等并以文称,夜集赋诗,刻炬而韵成。


方正举贤称孝子;

智渊妙笔继书香。

上联典指南朝梁御史中丞江革,济阳考城人,以孝闻初仕南齐。下联指南朝宋骁骑将军。


郑子出游,徒劳解佩;

梅妃失宠,安用明珠。

上联典指神话中的古代仙女江妃之二女,游于长江之滨,遇到郑交甫的故事。下联典指唐玄宗妃子江氏,因爱梅花,号为"梅妃"。


文藻特新,竟符梦笔之异;

膏油不继,岂辞随月之勤。

上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事典。下联典指南朝宋侍读江泌的事典。江泌,字士清,考城人。少贫,夜读随月光握卷升屋。


柏府树清标,千古风霜留谏草;

笔亭传好梦,一门孙子种奇花。

莆田秋芦梅洋江春霖故居大门楹联之一,系江春霖御史同科进士第三名郑源题撰。联意赞誉清代御史江春霖为人直介,不避权贵,在历史上留下正直御史的好名声。下联说江淹的故事。


俎豆幸千秋,谏议当年称孝子;

笔花开五色,文通有后继书香。

上联典指东汉临淄人江革,字次翁,早年丧父,遭战乱背着母亲避难,多次数遇到贼寇,他总是以母亲年老恳求,贼不忍犯,终于与母亲一同回乡,邻人称他为"江巨孝"。官至谏仪大夫。下联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的事典。


兄宰相、弟尚书,联璧文章天下少;

父成仁、子取义,一门忠孝世间稀。

上联典指南宋都昌人江万里、江万顷兄弟,江万里官至宰相,江万顷官至户部尚书。下联典指江万里及其子江镐、江万顷及其子江鉴。元军南侵,江万里父子一同投水而死;江万顷被元军抓获,不屈而死,其子江镐也遇难。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滨海大道32号复兴城A1区A2002号

电话:0898-68528752

邮箱:386602732@qq.com

海南家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琼ICP备16003291号

CopyRight © 2018 1roo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同根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