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女旤,读音作nǚ wā(ㄋㄩˇ ㄨㄚ)]
单一渊源
源于风姓,属于以先祖名字转意为氏。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
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女娲又称女阴、女娲娘娘,风姓,生于成纪,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亦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人们,又勇敢地照顾人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女娲氏族发源地,文献不见记载,女娲故里也应在古成纪范围内。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讲到渭河支流葫芦河时,特别提到该地古老的女娲祠。在葫芦河畔,与大地湾相距不远的秦安陇城镇,有女娲洞,又有女娲庙,祭祀女娲,陇城又称"娲皇故里"。女娲也以风为姓,至今其地有风台、风莹、凤尾村等地名,均与女娲氏有关。在中国口传历史中,一说女娲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主要活动于黄土高原,她的陵寝位于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女娲陵的存在时间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黄帝陵一样,也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奠的庙宇。当地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前后,均举行长达七天的大型庙会和祭祀活动。
女娲于陇西成纪(金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陇城)在位起讫公元前7707~前7653年,立都于凤城(令河南济源),年号为女皇元年(公元前7706年)。
封上相中央氏于沁水流域,居沁阳(今河南焦作)。
封下相柏皇氏于王屋,居柏香(今河南济源)。
命共工氏为地官,居太行山,主管治水。
命朱襄氏为史官,居襄城(今河南许昌),主造书契。
命昊英氏为历官,居伊水鸣皋(今河南洛阳嵩县),主修甲历。
命栗陆氏居于西华及栗广之野(今河南夏邑),负责水利建设。
命骊连氏于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葛天氏于长葛(今河南许昌长葛)、阴康氏于太康(今河南周口太康),共同主管农业生产。
命金提氏于桐柏太白顶(今河南南阳桐柏),主管化俗。
命乌明氏于东明(今山东菏泽东明),主管建福。
命视默氏于犬丘(今陕西兴平),主管灾恶。
命纪通氏、仲起氏、阳侯氏、宿沙氏四族为中官土正。纪通氏居王屋(今河南济源),主管中表;仲起氏居嵎番(今山东日照),主管海陆;阳侯氏居阳谷(今山东聊城),主管江湖;宿沙氏居东平(今山东泰安),主管海盐。
命春官羲仲为木正,居青丘(今河南沧州青县)。夏官羲叔为火正,居陈留(今河南开封);秋官和仲为金正,居秦岭太白山(今陕西宝鸡太白);冬官和叔为水正,居龟蒙山(今山东临沂平邑)。另外封尊卢氏于鸿卢水(今河南三门峡卢氏);混沌氏于昆吾屯留(今山西长治);大庭氏于具茨山(今河南新郑);有巢氏于朝城(今陕西渭南大荔朝邑镇);无怀氏于裴城(今河南驻马店遂平)。
女皇二年(公元前7705年),共工氏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这是中国远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群体战争。双方大战的结局是共工氏失败,率部族西奔,怒而袭击祭天圣地不周山(今甘肃兰州榆中),共工率部族攻上山顶,砍倒了天齐建木,割断了八索准绳,定表向东南倾斜,表绳断绝,八维失准,象征王权的祭天中心遭到了严重破坏。女娲又命骊连氏率族人与祝融氏族联合攻打共工氏,将共工氏一族赶往祁连山以北。由于天齐表木遭到破坏,天象观察和天气变化的预测都不能正常进行;结果这年夏天大洪水来临,人们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突然而来的洪水吞没,许多族人都葬身于大洪水中。当时女娲等人居住在高地得以幸免。她立刻组织族人砍伐树木,绑制简易木排,下水营救被困的人。他们奋战了三天三夜,救出了数百名青年男女,这些获救的青年都向她磕头致谢,尊称她为圣母。女娲率族人与洪水搏斗的这段历史,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逐渐被神化了,被演绎成了神话故事。
女皇十年(公元前7697年),女娲宣布废除旧的群婚制度,施行以女人为主体的对偶婚姻。家庭也由原来的群体大家庭分裂成以女人为主体的独立家庭。不过这种家庭并不稳定,因为对偶婚是女人娶男人为夫,被娶来的男人在家庭中没有任何地位,除了劳动和与妻子过性生活外,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没有丝毫权力。妻子随时可以把丈夫赶出去,再与外族团其他男子成婚。这种婚姻多则数月,少则几日,能保持一年以上的极少。因此,对偶婚的女人,一生可能会有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婚姻。健康的男人一生可能充当几次或几十次丈夫,但当他们年老体衰时,就会被赶回本族团,依靠自己的外甥女来养老送终。
女娲之后,社会逐渐由母系氏族社会转向父系氏族社会,其部族民众中有以女娲之名为姓氏者,称女娲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女氏、娲氏、祸氏、呙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女祸氏复姓是一个非常非常古早的姓氏。
今北京市的海淀区、东城区,湖北省的蒲圻县,朝鲜、韩国,日本国等地,均有零星女娲氏、娲氏、祸氏、女氏、呙氏族人分布。
尽管中国几千年来就有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的传说,尽管甘肃省出土的有四千多年历史的人首蛇身、雌雄交尾的陶制图腾似可作为上述传说的"物证"。但是仍然有学者固执地认为女娲与伏羲并非同一历史阶段的人物,而且女娲氏应比伏羲氏早得多。
世界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即原始社会母系氐族阶段均先于父系社会氏族阶段。女娲氏无疑是母系氐族时期部落联盟或者最大部落的领袖;而伏羲氏理应是历史进入父系氏族时期后的杰出领袖,难怪其被与更晚的东夷族首领太皓氏当作同一个人。前几年报载在太皓氏所居的陈(河南淮阳)一带发现了十四代伏羲的墓地。这些墓葬的年代比女娲氏晚了不知几千年。
另外根据诸多有关二人的传说内容,人们可以看到女娲氏的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等等,所解决的是人类的"生存问题",而伏羲氏的"教民结网""创制八卦"等则是在人类已入"文明"后所解决的"发展问题",由这个一般规律,人们可以推断出女娲氏远早于伏羲氏。
1.郡望
汝阳郡:史料记载,五千多年前,神农炎帝与轩辕黄帝化干戈为玉帛,共同建立部落联盟,一统天下,并在河南省汝阳县境内的西泰山举行祭天大典,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凝结进入肇始阶段。汝阳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悠久,既有仰韶文化,又有龙山文化。有杜康造酒遗址、杜康庙、鬼谷故里、魏明帝陵、云梦山古军校遗址等二十一处名胜古迹。我国古代粮食酒酿造的鼻、被历代帝于尊为"酒仙"的杜康,就是在汝阳杜康村首创了"秫酒"酿造之法,从而奠定了中国白酒酿造的基础。战国时期的楚国人鬼谷子,即道家尊奉的王禅,曾隐居在今汝阳城关云梦山聚贤授道。西周,汝阳属沈国地域。春秋,蔡昭侯十三年(乙未,公元前506年),沈国被蔡国所灭。县境西部属蔡国,东部属顿国。楚昭王二十年(乙巳,公元前496年),楚灭顿国,后又灭蔡国。战国时期属楚国。秦朝时期在阳城(今舒庄乡扶苏寺)置县,属陈郡。陈胜、吴广时期改阳城为扶苏。西汉时期,汝阳属豫州汝南郡,还有阳城、博阳共三县。东汉时期,阳城县改为征羌县,汝阳县未动。三国时期,废征羌、乐家二县,并归汝阳县,属魏国、豫州、陈郡。晋朝时期县名汝阳,属豫州汝南郡。南北朝时期刘宋置汝阳郡,领汝阳、武津二县。北魏时期复置征羌,汝阳郡领洱阳、武津、征羌三县。南梁时期汝阳郡领睢阳、新汲、陈、蒙、崇义五县。北齐时期郡废,仍设汝阳县,属豫州。隋朝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分置溵水县、汝阳县。隋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废汝阳县入殷水县。
2.堂号
汝阳堂:以望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