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氏

王孙.jpg

姓氏起源

单一渊源

源于世系,出自古代王朝君主之裔孙,属于以世系别称为氏。据史籍《 通志·氏族略》的记载:“ 周定王大夫满为顷王之孙,因称 王孙满,其后以此为氏。” 姬满,是春秋时期第十九代王朝君王 周顷王 姬壬臣(公元前618~前 607年在位)的孙子。在周定王姬瑜执政时期(公元前606~前 586年在位),姬满为周王室的大夫,之后他以自家的血缘世系称谓为姓氏,称“王孙”,史称王孙满,从此有了“王孙氏”。实际上,宋朝学者 郑樵所撰《通志》在“王孙氏”之考论上颇为匆简,而王孙氏的来源多多,远不止姬满一支,甚至还更早诞生于西周时期。春秋至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大国,凡称“王”者,如 芈姓楚国、 妫姓齐国、 嬴姓秦国、姬姓蜀国、姬姓吴国、 姒姓越国等,其王族的庶支后裔中皆有以“王孙氏”为称者,如卫国有 王孙贾、齐国有王孙挥、楚国有王孙由……等等。此后,从秦始皇首建 封建制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开始,从公元前221~公元1912年长达两千一百三十余年的封建历史上,更是产生了无数的王孙氏家族,其中多有以“王孙”为姓氏称谓者,一直到满清王朝覆灭,仍然有新的满族、蒙族、回族、苗族、彝族、侗族、瑶族、藏族、维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汉化王孙氏产生。

据东汉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王符在其所撰著的《潜夫论·姓氏篇》中记载:“王孙氏、公孙氏,国自有之。孙氏者,或王孙之班,或公孙之班也。”周王朝时期,周王之孙在诸侯国做官的,别称皆为“王孙”,其后裔子孙中有以祖上别称为姓氏者,称为王孙氏。如周定王御 下大夫 姬满为 周顷王之孙,所以被称为 王孙满,其后人即以此为氏。其实,类似王孙满后代为王孙氏的情况很多,凡各姬姓诸侯国及周王之子孙仕诸侯者均可使用王孙氏,所以王孙氏源头纷繁,如卫国有 王孙贾、齐过有王孙挥、楚过有王孙由……等等。历史上,还有以“王孙”为名字者,以纪念祖上在历史中的显赫地位,甚至有将当年贵重而稀少的中药材黄芪称之为“王孙”的现象,因其稀少而珍贵,皆为宫廷专药。在古代商、周时期,阶级社会取代了原始 氏族社会关系后,有政治地位的人多以官爵为氏。氏,为王族贵胄的身份象征,有别 于姓,成为统治集团的独特象征。因此自那时起,姓,指明了血脉传承的亲缘关系;而氏,则表明了政治制度的显赫地位。

据典籍《 礼记·王制》中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以官位 爵号为氏,有皇氏、王氏、公氏、霸氏、侯氏、 庶长氏、不更氏、 公乘氏、公士氏等九氏,有爵位的后裔皆可获得氏,因此其后又分衍出了王叔氏、王子氏、王孙氏、公子氏、公孙氏、士孙氏、贾孙氏、 古孙氏这八氏。其中贾孙氏、古孙氏就是从王孙氏中直接分衍出来的,这在史籍《 世本》中有记载:“贾孙,为春秋卫国大夫 王孙贾之后”;而《姓苑》则认为:“其孙自以去周王室远,改为贾孙氏,之后讹为古孙氏,音已随变,便出古孙氏。”在史籍《元和姓篡》中更明确指出:“古孙,本姬姓,王孙贾之后,随音改为古孙氏。”王孙氏,原为王者之孙,是典型的 血缘关系称谓,后逐渐演变成为姓氏称谓,但为氏不 称姓。王孙氏多为历代 奴隶制、封建制君主王族的庶支后代, 其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王孙氏族人在后世、特别是在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禁用胡姓,而当时胡姓多为二字、三字、四字复姓,因此夯不莨菪地将 庶长氏、不更氏、 公乘氏、公士氏、王孙氏、公孙氏、 叔孙氏、长孙氏、土孙氏、贾孙氏、 古孙氏之类的传统复姓也都禁止,因此大多改复姓为 单姓王氏、孙氏、 庶氏、更氏、公氏、 乘氏、贾氏、古氏、土氏、或其他姓氏等等,这些姓氏家族最终成为王氏、孙氏等等大姓 宗族的庞大来源。不过,但仍有传袭者坚持称王孙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王孙氏复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由于其已多简改为 单姓王氏、孙氏等,因此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其郡望亦各自依从于王氏、孙氏的宗支郡望,诸如太原、 京兆、天水、中山、陈留、河东、河南、琅琊、北海、东海、 高平、 东平、新蔡、新野、山阳、 章武、东莱、金城、海汉、长沙、堂邑、汲郡、陈留、乐安、东莞、 吴郡、富春等郡望。


历史名人

王孙圉

春秋时楚国大夫,曾作为使臣出访晋国,晋卿赵简子迎接时故意鸣其佩玉问:“楚国以 白珩(一种弧形的佩玉)为国宝,已经多少代了?”王孙圉答:“白珩,是先王的 玩物,不足为宝。楚人并不以白珩为宝,而是以人才为宝。我听说可作为国宝的有六种:玉足以庇荫五谷, 龟足以显示好坏得失,珠足以抗火灾,金足以御兵乱,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这些都是宝。”王孙圉之所以这样回答,是为了回敬 赵简子夸耀自己的佩玉的做法。

 

 

王孙满

东周定王时大夫。 鲁宣公三年(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发兵攻打陆浑之戎(即姜戎,由西北迁至今河南省伊 川一带),到达 洛水,在周都 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南郊检阅军队以示威,要看一看象征中国最高权利的九鼎。周定王派 王孙满去慰劳楚军时,楚庄王向他询问九鼎 (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 九州,夏、商、周奉为传国之宝, 是王权的象征)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看出其居心,想取代周而占有天下,便委婉地回答:“统治天下在于德政,不在于鼎的大小轻重。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但天命并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为臣属过问的。”这就是“问鼎中原”一语的来历。到了战国时,秦国和楚国也都有兴师到周王室问鼎之事。据说到了 周显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348年),宋大丘社灭亡,九鼎被沉没到 泗水。武则天改国号为大周,仿照上古盛世的惯例,亦如我们今天成了口头语的“国际惯例”一样,也曾经铸造过九鼎,但也并没有使自己的武周一朝,成为八百年国运昌盛的江山。

 


宗祠楹联

七言通用联

专对轻白珩之宝;

数言寝问鼎之谋。

    ——佚名撰王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楚国大夫王孙圉,曾作为使臣出访晋国,晋卿赵简子问楚国 白珩(一种弧形的佩玉)之宝,王孙圉答:“白珩,是先王的 玩物,不足为宝。我听说可作为国宝的有六种:玉足以庇荫五谷,龟足以显示好坏得失,珠足以抗火灾,金足以御兵乱,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这些都是宝。”下联典指东周定王时大夫 王孙满。楚庄王发兵攻打陆浑之戎(即姜戎,由西北迁至今河南省伊川一带),到达 洛水,在周都 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南郊检阅军队以示威。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军时,楚庄王向他询问九鼎(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 九州,夏、商、周奉为传国之宝,是王权的象征)的大小、轻重。王孙满看出其居心,想取代周而占有天下,便委婉地回答:三代相传,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但天命未改。”这就是“问鼎中原”一语的来历。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滨海大道32号复兴城A1区A2002号

电话:0898-68528752

邮箱:386602732@qq.com

海南家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琼ICP备16003291号

CopyRight © 2018 1roo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同根家谱